
Waves 限制器在母带中的运用
限制,是母带阶段的处理,也被认为是重要的
其首要目的就是让你的音轨尽可能地更大声而且不会有爆音或失真
尽管很多混音都能通过精心的均衡和压缩器使用得到提升,同时又毋庸置疑的是,只要使用得当,每首歌更能从限制器上受益

1. 了解你的极限 首先,了解限制器的基本原理是关键
本质上,限制器就是压缩比的压缩器
限制器和压缩器都是衰减瞬态高强度信号,但限制器的增益衰减量是由用户的输出上限(Output Ceiling)控制设定而决定的
它设定了“限制",超过某点电平的音频信号就不能通过
母带处理怕的就是爆音——超过0dB的信号的波形都会被切压,导致播放设备输出时出现爆音或噪音
这当然是我们想规避的问题
你想让你的母带听起来足够大声,或者至少是和其它的商业产品在同一个音量水平上
问题是,如果你提升了音轨的总体电平,音频峰值就会开始爆音
限制器的作用就在于此,既能提升音量,又能防止峰值爆表
现代的母带限制器插件在捕捉峰值信号时都极其精准,不会给超过上限设定的信号任何偷跑的机会
正因如此,限制器有时候又被叫做“峰值限制器",或者“砖墙限制器"
设定得当的话,你机乎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
Waves的L2 Ultramaximizer和L3系列限制器插件就都是特别为母带设计的
它们之所以,就是因为其在音色上很通透,可以让音轨听上去没有明显的限制或压缩质感
总体来看,限制器用起来比压缩器更简单,相对容易设定
通常它只需用到三个参数:阈值(
Waves L2 Ultramaximizer

2. 知道你的底线 如果在混音时,你已经在立体声总线上合理地使用了压缩,那么在母带阶段你就可能不需再用压缩了
看看波形,你就会发现音轨中是否存在很多峰值情况;如果没有的话,你就无需再加任何压缩
但判定音频终究还是要用耳朵听,而不是眼睛看
所以,一定不要为了用压缩而用,使用的话不能盲目
3. 设定你的极限 如同任何母带操作处理,限制器也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
限制器用得过当,往往会带来令人失望的结果,甚至会毁掉你的音轨
原因很简单:你做的限制越多,峰值就越多——尤其是鼓和打击乐器——会被淹没在混音当中
诚然,你可以调大总体电平,但得不偿失的是,音头和冲击力没有了
记住,限制器比压缩器更加激进,因此更能对你的混音造成破坏
使用限制器应该是“从轻发落",目标是完善音乐,留出一点增益,别失掉音乐的能量和激动人心的要素
输出上限的设定可以从-0.2或-0.1dBFS开始(注意,输出上限绝不要设在0,以防在终端播放设备上出现失真),另外,阈值要非常低,大概在-0.5左右
这样就会带来2-4dB的增益衰减,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足够了
再多的话,你就会听出声音的被处理感,不值得再加额外增益
设定正确的话,限制器就会

“你设定了阈值,就是确定了整体增益的提升量,"母带工程师Yoad Nevo说
“L3尽力给每个频段限度的听觉影响,从而提供所需的增益变化
它会自动限制频段中有能量的部分
一般不超过2dB,但你也可以修改来在相邻频段做出更多的限制——比如,为了保证贝斯和部分吉他所在的中低频段有更多动态,你可以限制低频
正确地使用L3,能够给音轨增加更多可观的响度,同时在根本上不会改变动态或平衡
" 一些母带工程师甚至会使用多重限制器
Nevo有时候会先用L2来轻微提升电平,之后再让信号通过L3
“L2是宽频插件,"他说,“它会对整个频率范围进行限制
然而L3则允许我在不太影响动态的前提下控制不同的频率
用L2,地鼓、军鼓和人声都会更紧密;在L3中,我就可以更好地调整低频和中频范围,主要用于限制地鼓
" 偶尔,Nevo甚至会在信号链的末端再加第三个限制器——另一个L2,来给音轨再争取出一两个dB
5. 远离响度战争 你应该对“响度战争"有所耳闻,这场看似没有尽头的、对响度不计后果的追逐大比拼
我们对此的建议是:远离响度之争
事实上,更大声并不总是更好
没错,对于响度增强的通常反应都是积极的——自己喜欢的歌响起时谁都想开大点儿声
但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