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亚洲制造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高效空气过滤器国标标准GB/T13554-2008)

2023年08月20日 12:46:11      来源:天津克利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21

分享: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效空气过滤器和超高效空气过滤器(以下简称过滤器)的分类、技术要求、质量检验规则以及产品标志、包装、运输、存放等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温、常湿条件下送风及排风净化系统和设备使用的高效空气过滤器和超高效空气过滤器。

本标准不适用于、核工业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过滤器。

2规范性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451.3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

GB/T纸和纸板抗张强度的测定(恒速加荷法)

GB/T 912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及钢带

GB/T 3198铝及铝合金箔

GB/T 3280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 3880.1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部分:一般要求

GB/T 3880.2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部分:力学性能

GB/T 4857.23包装运输包装件随机震动试验方法

GB/T 5849细木工板

GB/T 6165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试验方法效率和阻力

GB8624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及分级

GB/T 9846.3胶合板第3部分:普通胶合板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高效空气过滤器

用于空气过滤且使用GB/T6165规定的钠焰法检测,过滤效率不低于99.9%的空气过滤器。

3.1.2超高效空气过滤器

用于进行空气过滤且使用GB/T6165规定的计数法检测,过滤效率不低于99.9%的空气过滤器。

3.1.3粒径

指用某种测定方法测出的粒子名义直径。单位以μm表示。

3.1.4中值直径

指气溶胶粒径累计分布占50%时所对应的粒径值。实用中常用计数中值直径好质量中值直径。

3.1.5效率

指过滤器捕集气溶胶微粒的能力。被过滤器过滤掉的气溶胶与原始气溶胶浓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1.6透过率

指过滤器过滤后的气溶胶与原始气溶胶浓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效率E与透过率P的关系为: E=1-P

3.1.7有隔板过滤器

其滤芯是按所需要深度将滤料往返折叠制成,在被折叠的滤料之间靠波纹状分隔板支撑着,形成空气通道的过滤器。

3.1.8无隔板过滤器

其滤芯是按所需深度将滤料往返折叠制成,在被折叠的滤料之间用线状粘结剂或其他支撑物支撑着,形成空气通道的过滤器。

3.1.9额定风量

由过滤器生产厂家所规定,标识过滤器工作能力的技术参数,表示过滤器在单位时间内所处理的空气体积流量,单位:m3/h。

3.1.10阻力

指过滤器通过额定风量时,过滤器前、后的静压差。单位以Pa表示。

3.1.11多分散气溶胶

用多分布方程描述时,粒径几何标准差δg>1.5的气溶胶多为分散气溶胶。

3.2符号与缩略语

下列符号与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CNC凝集核计数器

DEHS葵二酸二辛酯

OPC光学粒子计数器

PSL聚苯乙烯乳胶球

4分类和标志

4.1按结构分类

按过滤器滤芯结构分类可分为有隔板过滤器和无隔板过滤器两类(见图1)。

高效空气过滤器标准

4.2按效率和阻力分类

4.2.1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分类

按GB/T6165规定的钠焰法检测的过滤器过滤效率和阻力性能,高效过滤器分为A、B、C三类。

4.2.2超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分类

按GB/T6165规定的计数法检测过滤器过滤效率和阻力性能,超高效空气过滤器分为A、B、C三类。

4.3按耐火程度分类

根据GB 8624规定,过滤器按所使用材料的耐火级别分为1、2、3三级。

4.4标志

型号规格代号见表1:

高效空气过滤器标准

表1规格型号代码

序号

项目名称

含义

代号

1

产品名称

高效空气过滤器

G

超高效空气过滤器

CG

2

结构类别

有分隔板过滤器

Y

无分隔板过滤器

W

3

性能类别

按效率、阻力高低分六类

A、B、C、D、E、F

4

耐火级别

按结构耐火级别分3类

1、2、3

标记示例:GY-A-3-484x484x220-1000表示有分隔板高效过滤器,性能类别为A,额定风量下的效率≥99.9%,耐火级别为3级,外形尺寸为484mmx484mmx220mm。

标记示例:CGW-D-2-610x1220x80-2400表示无隔板超高效过滤器,性能类别为D,额定风量下的效率为≥99.9%,耐火级别为2级,外形尺寸为610mmx1220mmx80mm。

常用型号规格参见附录A

5材料、结构与生产环境

过滤器的技术条件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规定批准的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生产。

5.1材料

5.1.1基本要求

材料的选用,应根据使用要求,本着适用经济的原则进行。

各种材料的耐火性能应符合同类过滤器性能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和过滤器制造、贮存、运输、使用环境中应保持性能稳定、不产尘。当有耐腐蚀要求时,所有材料都必须具有相应的防腐性能。

允许使用符合本标准的其他材料。

5.1.2滤料

a)透过率、阻力应符合标准中同类过滤器滤料的性能要求;

b)抗张强度:应按GB/T 453规定的方法测定。

------用于有隔板过滤器的滤纸:纵向大于等于0.3Kn/m,横向大于等于0.2Kn/m;

------用于无隔板过滤器的滤纸:纵向大于等于0.7Kn/m,横向大于等于0.5Kn/m;

c)厚度应按GB/T 451.3规定的方法测量,不宜超过0.40mm,滤料应均匀,不应含有硬块,表面不应有裂纹、擦伤、针孔、色斑等;

d)其他性能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5.1.3边框

制做边框的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材料的厚度应根据材质和边长选定,以满足边框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当采用以下材料时,应符合相关标准,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防锈措施。

a)冷轧钢板,厚度应为1.0mm-2mm,成型焊接后镀锌、喷塑或采取其他防锈措施。材料符合GB/T 912的规定;

b)铝合金板,厚度宜为1.5-2mm。材料应符合GB/T3880.1和GB/T3880.2的规定;

c)木板、胶合板,厚度应为15-20mm。应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刷漆等相应防腐处理。材料符合GB/T5849及GB/T 9846.3的规定。

d)不锈钢板,厚度应为1.0mm-2mm。材料应符合GB/T3280的规定;

e)其他强度和刚度符合要求的材料。

5.1.4分隔物

有隔板过滤器的分隔板,可采用铝箔、塑料板、胶版印刷纸等;无隔板过滤器的分隔物,可采用热熔胶、玻璃纤维纸条、阻燃丝线等。

用于高效及超高效过滤器分隔物的材料应满足:

a) 铝箔应符合GB/T 3198的规定;

b) 采用纸板时,可采用表面经浸胶处理的纸隔板或120g/m2的双面胶版印刷纸;

c) 此案用塑料隔板时,耐温应不低于50℃;

d) 其他符合要求的材料。

5.1.5粘结剂和密封胶

粘结剂用于滤料的拼接、修补及密封垫与框架的粘结,其剪力强度和拉力强度应高于滤料。密封胶用于滤芯与框架的密封,应能在常温、常压下固化,且能保证过滤器在10倍初阻力条件下运行时不开裂、不脱胶并具有弹性,粘结剂和密封胶的耐火性能应满足同类过滤器性能要求。当客户对于过滤器产品中的有机物释放气性能有特殊要求时,粘结剂与密封胶的释气性能应能满足客户要求。

5.1.6 密封垫

a)密封垫应选用有弹性不易老化的闭孔材料;

b)密封垫硬度(用邵氏硬度W性硬度计测试)为33±2,压缩变形:≤60%(40% 130℃24);

c)当客户对于过滤器产品中的有机物释气性能有特殊要求时,密封垫的释气性能应能满足客户的要求。

5.1.7防护网

可用不锈钢拉板网、冲孔板、点焊镀锌铁丝网或喷塑钢板网。

5.2结构

5.2.1滤芯

a)有隔板过滤器的滤芯

当滤芯固定在框架中时,分割板应露出滤料褶痕为3-5mm,分隔板缩入框架端面为5-8mm。分隔板应在平行于框架中心线,分隔板与中心线倾斜偏差不大于6mm,且不得发生突变性偏差。

滤料的褶纹和分隔板应垂直于框架的上下端板,从任一褶或分隔板的一端引一铅垂线,该褶或分隔板另一端偏离铅垂线不大于9mm。褶文和分隔板不应弯曲,从任一褶或分隔板两端连一直线检查,弯曲造成的偏离不大于6mm。

b)无隔板过滤器的滤芯

当滤芯固定咋框架中时,滤料和分隔物应缩入框架端面的3-5mm。相邻褶幅高度偏差不大于0.5mm。在300mm范围内分隔物的直线度偏差不大于1mm。分隔物应与褶痕垂直,每条分隔物形成的直线与褶痕垂直度偏差不大于2mm;分隔物间距的偏差不大于3mm。

5.2.2边框

5.2.2.1边框结构应坚固,应有足够的刚性和整体稳定性。

5.2.2.2边框的四个角和拼接处不得松动,粘结剂和密封胶不应脱胶、开裂、滤料在边框中不应松动和变形。边框边宽15mm-20mm。对边长小于600mm的过滤器,边框宽度宜大于或等于15mm,对边长大于或等于600mm的过滤器,框架边框宽度宜为20mm。

5.2.3密封圈

a)密封垫层断面采用长方形(宽度宜大于15mm不超出边框,厚度5-8mm)或半圆形(直径宜为15mm),长方形断面密封垫的粘结面和密封面应去皮;

b)密封垫用整体或拼接成形,拼接应在拐角处,拼接时宜采用Ω型或燕尾型连接等方式,连接处应用粘结剂粘结牢固。整个密封垫的拼接不应超过四处;

c)密封垫与边框应粘结牢固,密封垫的内外边缘不得超过边框的内外边缘。

5.2.4液槽密封

对采用液槽密封方式的过滤器,过滤器边框的一面应沿周长设一圈刀口。固定过滤器的框架上根据过滤器密封面尺寸设一圈沟槽。安装时,将刀口插入填充非牛顿流体材料的沟槽中进行密封。非牛顿流体密封材料(如:凝胶状石油混合物、硅酮、聚氨酯等)性能应保证在工作温度下不流淌,柔韧。刀口高度应与液槽深度相匹配,以保证密封的严密性。刀口高度、液槽深度由过滤器使用情况下的面风速或过滤器终阻力确定。

5.2.5滤料拼接和修补

a)有分隔板的A类、B类过滤器,每台过滤器的滤料允许有一个拼接接头;C类、D类、E类、F类过滤器的滤料不允许有拼接头;

b)用搭接方式拼接两块滤料,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3mm;

c)搭接接口不应设置在滤料折叠的转弯处;

d)每个修补面积一般不宜超过(2x2)cm2,修补的总面积不应超过过滤器端面净面积的1%。

5.3生产环境

过滤器的生产环境条件应保证过滤器生产过程中(至装箱时)不受污染。高效过滤器组装车间室内的空气洁净度达到ISO8级。超高效过滤器组装车间室内的空气洁净度宜达到ISO7级。

6要求

6.1外观

a)过滤器上下不应有污染物(泥、油、粘性物)和损伤,不允许出现框架凸凹、扭曲或破裂、涂料层不均匀及剥落;

b)滤料、分隔物、防护网无变形、密封垫无松脱;

c)密封胶齐整无裂纹,沿滤料和分隔板浸润高度不大于5mm;

d)应具有符合本标准9.1的标志要求。

6.2尺寸偏差

a)端面

边长大于500mm的,其偏差为0-3.2mm;

边长小于或等于500mm的,其偏差为0-1.6mm。

b)深度

深度尺寸的偏差+1.6mm,0.

c)对角线

过滤器每个端面的两对角线之差,当对角线长度大于700mm时,其偏差应不小于或等于4.5mm;当对角线长度小于或等于700mm时,其偏差应不小于或等于2.3mm。

d)垂直度

框架端面应与侧面垂直,其偏差不应大于±3°。

e)平面度

过滤器端面及侧板平面度应小于或等于1.6mm;两端面平行度偏差应小于或等于1.6mm。

f)分隔板的倾斜度

滤芯分隔板和褶纹应垂直于框架上的上下端板,其上下端板垂直偏差应小于或等于6mm。

6.3检漏

对C类、D类、F类、过滤器及用于生物工程的A类、B类过滤器应在额定风量下检查过滤器的泄露。过滤器厂商可选择定性试验(如大气层检漏试验)或者定量试验(局部透过率试验)来确定过滤器是否存在局部渗漏缺陷。表2给处理定性以及定量试验下的过滤器渗漏的不合格判定标准:

表2定性以及定量试验下的过滤器渗漏的不合格判定标准

类别

额定风量下的效率(%)

定性检漏试验下的局部

渗漏限值粒/采样周期

定量试验下的局部透过率限值%

A

99.9(钠焰法)

下游大于等于0.5μm的微粒采样计数超过3粒/min(上游对应粒径范围气溶胶浓度不低于30000/L)

1

B

99.99(钠焰法)

0.1

C

99.999(钠焰法)

0.01

D

99.999(钠焰法)

下游大于等于0.1μm的微粒采样计数超过3粒/min(上游对应粒径范围气溶胶浓度不低于300000/L)

0.01

E

99.9999(钠焰法)

0.001

F

99.99999(钠焰法)

0.0001

在大多数情况下,宜选择扫描检漏来判定过滤器是否存在局部渗漏缺陷。而当过滤器的形状不便于进行扫描检漏试验时,可采用其他方法(如检测99%风量和20%风量下的效率测试、烟缕目测检漏试验等)进行检漏试验。

6.4效率

a)应按GB/T 6165的要求进行检验,高效及超高效过滤效率应符合表3、表4的规定。

表3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

类别

额定风量下的钠焰法效率%

20%额定风量下的钠焰法效率%

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Pa

A

99.99>E≥99.9

无要求

≤190

B

99.999>E≥99.99

99.99

≤220

C

E≥99.99

99.999

≤250

表4超高效空气过滤器性能

类别

额定风量下的计数法效率%

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Pa

备注

D

99.999

≤250

扫描检漏

E

99.9999

≤250

扫描检漏

F

99.99999

≤250

扫描检漏

b)若用户提出其所需B类过滤器不需要检漏,则可按用户要求不检测20%额定风量下的效率。

6.5阻力

按GB/T 6165的要求进行检验,阻力应符合表3、表4的规定。

6.6滤芯紧密度

按本标准7.6的方法检验时,置于滤芯上的木块位移不得超过3.2mm。 /p>

6.7耐压

高效过滤器经受10倍初阻力的风量通过过滤器并持续60min后,应满足同类过滤器对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效率和阻力的要求。

6.8耐振动

高效过滤器经包装运输试验后,应满足同类过滤器对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效率和阻力的要求。

6.9耐火

各耐火级别过滤器所对应的滤料、分隔板及边框等材料的耐火级别见表5所示。用于制作过滤器耐火级别为1级的滤料、分隔板、边框,以及用于制作过滤器耐火级别为2级的滤料等材料的耐火级别应至少为GB 8624中规定的A2级。用于制作耐火级别为2级的分隔板及边框等材料的耐火级别应至少为GB8624中所规定的E级。

表5过滤器的耐火级别

级别

滤料的耐火级别

框架、分隔板的耐火级别

1

A2

A2

2

A2

E

3

F

F

7试验方法

用目测检查

7.2尺寸偏差

应在稳固、平整的水平工作台上进行尺寸偏差的检查。

7.2.1长度用钢板米尺检查,其分度值不大于1mm。

7.2.2平面度用平板和塞尺检查,平板精度为3级,塞尺厚度范围为0.02mm-0.5mm。

7.2.3垂直度用角度规检查,其分度值不大于0.5'。

7.3检漏

7.3.1检漏方法的选择

可用计数扫描法、光度计扫描法、烟缕目测法对过滤进行检漏。计数扫描法适用于各类过滤器。光度计扫描法、烟缕目测法仅适用于高效过滤器的检漏。

7.3.2计数扫描法

计数扫描法的尘源可采用液态或固态气溶胶。例如:DEHS、DOP、聚苯乙烯小球、大气尘等。

可对被试过滤器的局部透过率进行试验,通过衡量其是否超过所允许的限值来判断过滤器是否存在局部渗漏缺陷。

也可使用光学粒子计数器对高效及超高效过滤器进行定性扫描检漏。扫描过程中,光学粒子计数器计数显示任一点在所观察的粒径档(高效过滤器≥0.5μm;超高效过滤器为≥0.1μm)出现“非零”读数(超过3粒/min),即说明此处为露点。当大气尘浓度足够大时(对于高效过滤器,上游≥0.5μm的气溶胶浓度须大于等于30000粒/L;对于超高效过滤器,上游≥0.1μm的气溶胶浓度须大于等于3000000粒/L。)可选择大气尘作为定性扫描检漏试验的测试气溶胶。

检漏试验应在过滤器额定风量下进行,采样口与过滤器端面应保持1-5cm的距离。当检漏采用流率大于2.83L/min时,扫描速度不应超过8cm/s;当检漏采用流率小于或等于2.83L/min时,扫描速度不应超过2cm/s。对整个过滤器被检面扫面。

7.3.3烟缕目测法

通过烟缕试验,可用目测观察高效过滤器有无渗漏。

将过滤器水平放在风口上,四周密封,用喷雾器发生气溶胶,使气溶胶粒子质量平均直径为0.3-1.05μm,质量浓度宜为1.5g/m3。使含气溶胶的气流以约1.3cm/s的速度向上流过被试过滤器。

用灯光锤子照射过滤器出风面,过滤器四周及观察背景应是黑暗,注意屏蔽掉过滤器周围的干扰气流。

观察出风面,若出现烟缕说明有渗漏,看不到烟缕说明无渗漏。

7.3.4

光度计扫描法

使用光度计扫描法,其试验装置及试验过程详见附录C。

用喷雾器发生气溶胶,使气溶胶粒子质量中值直径约为0.7μm,其上风测浓度应为0-20mg/m3。

7.3.5局部渗漏缺陷的修复

可对扫描检漏试验发现的局部渗漏缺陷进行修复,但所进行的修复应满足下列条件:

a) 用于修补渗漏缺陷的材料应为过滤器用户所接受;

b) 对每只过滤器,修补总面积不应大于过滤器滤芯面积的1%,对于单点修补,修补面积不宜大于2cmx2cm;

在修补完成,并且经足够时间供修补用密封胶充分固化后,应对渗漏处及临近区域再次进行扫描检漏试验。

7.4效率

在效率试验前,C类、D类、E类、F类过滤器必须在过滤器中的额定风量下进行足够时间的空抽,以消除过滤器自身散发颗粒物对于效率测试的营销。

7.4.1高效过滤器应按GB/T6165规定的方法测定风量下的效率。

7.4.2超高效过滤器应按GB/T 6165规定的方法,用固体或液体单分散气溶胶或多分散气溶胶为尘源;用凝结核计数器(CNC)或光学粒子计数器(OPC)测定过滤器额定风量下的效率。

7.5阻力

应按GB/T 6165规定的方法试验。

7.6滤芯紧密度

将组装好的过滤器端面向上平放在平台上,把一块102mmx152mm的木板背面粘上一块与木块同面积厚6.4mm的闭孔海绵氯丁橡胶。粘橡胶的面放在过滤器滤芯的中心使152mm的那边与滤料褶痕平行。木块正面放一个2.7kg的中午,在木块侧面中心处施加一个15.7N±0.9N的力,这个力平行于过滤器端面且与滤料褶痕垂直。测量施力后木块由原来位置的位移。

7.7耐压

各类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效率和阻力检验合格的过滤器,应经受10倍初阻力风量通过过滤器并持续60min,重新确认过滤器各部分没有损坏和变形后,再重复效率和阻力的试验。

7.8耐振动

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效率和阻力检验合格的过滤器,应按GB/T4857.23进行试验。经运输试验后的过滤器按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效率和阻力的要求复检。

7.9用于制作耐火级别为1级和2级的滤料,分隔板及边框等材料,应按GB8624进行试验。

8检验规则

8.1检验分类

8.1.1出厂检验

每台产品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出厂检验羡慕如表6所列序号1-5项。

表6过滤器检验项目

序号

检验项目

本标准所属条款

备注

1

外观

6.1、7.1

次项

2

尺寸偏差

6.2、7.2

次项

3

检漏(非用于生物工程的A类、B类过滤器不需检漏)

6.3、7.3

主项

4

效率

6.4、7.4

主项

5

阻力

6.5、7.5

主项

6

滤芯紧密度

6.6、7.6

主项

7

耐压

6.7、7.7

主项

8

耐振动

6.8、7.8

主项

9

耐火

6.9、7.9

主项

8.1.2型式检验

8.1.2.1有下列情况之一,必须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的试制定型鉴定;

b)产品结构和制造工艺材料等的更改对性能有影响时;

c)产品停产超过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批量生产时,每两年应进行一次;

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8.1.2.2型式检验项目如表6所列序号1-9项。

8.1.2.3型式检验抽样方法

在制造厂提供的合格产品中抽取同一批次少于等于100台抽3台,多于100台抽5台。

8.2判定规则

8.2.1出厂检验

次项均不合格或主项中任一项不合格,则为不合格产品,否则为合格产品。

8.2.2型式检验

次项均不合格或主项中任意一项不合格,则为不合格产品,否则为合格产品。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9.1标志

每台高效过滤器必须在垂直于褶和隔板的外框的表面明显处设有标志(标签或直接印刷体),标志应牢固固定于过滤器的外框,标志上字迹清楚,不易擦洗掉。标志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a) 制造商的名称及型号;

b) 过滤器的型号、规格尺寸及编号;

c) 额定风量;以m3/h表示;

d) 额定风量下的效率或透过率;并注明其检测方法;

e) 是否通过检漏实验;

f) 额定风量下的初阻力;以Pa表示;

g) 指示风量方向的箭头;

h) 产品出厂(检测)年、月、日;

i) 产品合格证。

9.2包装

9.2.1包装要求:

包装应确定能保护出厂检验合格的过滤器在装卸、运输、搬运、存放知道用户安装就位前免受因外力引起的损伤和毁坏。

9.2.2包装方法:

装箱前过滤器应装在塑料袋中,过滤器的气流截面方向应增加硬纸板保护,外包装箱可采用硬纸板。

包装箱上应注明与所包装过滤器相一致的型号规格、制造厂名以及数量,并应按GB/T191规定应用文字或图例标明“小心轻放”、“怕湿”、“向上”及堆码极限的标志。

9.3运输

在运输过程中过滤器按包装箱上标志放置,堆放高度以不损坏或压坏过滤器为原则(堆放高度应不超过三层,或采用托盘),不宜跟其他货物混合运输。

过滤器在运输中应采取固定措施,当固定物跨过箱体折角时,应用软质材料将固定物与箱体隔开,保护好箱体。

在装卸或搬运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采取稳妥措施,防止搬运过程中过滤器滑落。

9.4贮存

a)过滤器存放地点,应在温度、湿度变化小,清洁干燥且通风系统良好的环境中,严禁露天堆放;

b)贮存时应用垫仓板把过滤器与地面隔开,防止过滤器受潮;

c)过滤器应按箱体标识放置,堆放高度以不损坏、压坏或造成倒塌危险为原则(堆放高度不宜超过三层),以避免过滤器受重压变形和再次搬运时的损坏。

d)贮存期超过三年以上的过滤器应进行重新测试。

高效空气过滤器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宅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高效空气过滤器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亚洲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