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招募

当前位置:亚洲制造网 > 技术中心 > 所有分类

PCR原理及常见问题解答

2023年06月14日 12:48:24      来源:赛飞(中国)有限公司 >> 进入该公司展台      阅读量:36

分享:

导读: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中文翻译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 由1983年美国Mullis首先提出设想,1985年由其发明了聚合酶链反应,即简易DNA扩增法,意味着PCR技术的真正诞生。到如今,PC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研究、遗传工程、法医学、考古学、人类学等领域。

PCR原理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双链DNA解离,成为单链;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72℃、DNA聚合酶(如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此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

PCR引物设计基本原则

①引物长度:15-30bp,常用为20bp左右。

②引物碱基:G+C含量以40-60%为宜,G+C太少扩增效果不佳,G+C 过多易出现非特异条带。

③两个引物之间不应存在互补序列,尤其是避免3'端的互补重叠。

④引物与非特异扩增区的序列的同源性不要超过70%,引物3′末端连续8个碱基在待扩增区以外不能有互补序列,否则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

⑤引物的5'端可以修饰。如附加限制酶位点,引入突变位点,用、荧光物质、标记,加入其它短序列,包括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等。

PCR反应特点

特异性强

简便灵敏

纯度要求低

常见问题与解答

1Q: 不出现扩增条带?

A: 在酶和引物质量好时,不出现扩增带,极有可能是标本的消化处理,模板核酸提取过程出了毛病。例如,模板中含有杂蛋白质,在提取制备模板时丢失过多,或吸入酚。因而要配制有效而稳定的消化处理液,其程序亦不宜随意更改。

2Q: 出现的PCR扩增条带与目的靶序列条带一致,但其条带更整齐,亮度更高(假阳性)。

A: 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有:①引物设计不合适:选择的扩增序列与非目的扩增序列有同源性,在进行PCR扩增时,扩增出的PCR产物为非目的性的序列。因此,需重新设计引物。②靶序列或扩增产物的交叉污染。这种假阳性可用以下方法解决:操作时应小心轻柔,防止将靶序列吸入加样枪内或溅出离心管外。除酶及不能耐高温的物质外,所有试剂或器材均应高压消毒。所用离心管及样进枪头等均应一次性使用。

3Q: 出现非特异性扩增条带?

A: 非特异性条带的出现,其原因:一是引物与靶序列不互补、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体。二是Mg2+离子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及PCR循环次数过多有关。三是酶的质和量,酶量过多有时也会出现非特异性扩增。其对策有:必要时重新设计引物。减低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降低引物量,适当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

4Q: 出现片状拖带或涂抹带?

A: 其原因往往由于酶量过多或酶的质量差,dNTP浓度过高,Mg2+浓度过高,退火温度过低,循环次数过多引起。其对策有:①减少酶量,或调换另一来源的酶。②减少dNTP的浓度,适当降低Mg2+浓度。③增加模板量,减少循环次数。

分享“PCR原理及常见问题解答”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亚洲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装备总站,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